重庆再次出手:25万机关干部下田干农活
3 posters
南京、外滩联合党支部 :: 学习资料 :: 三言两语
第1页/共1页
重庆再次出手:25万机关干部下田干农活
[size=18]
为适应形势之急需、群众之热望,一套“倒逼”党员干部深入基层联系服务群众的强力措施,正在重庆火热推行:
数以十万计的机关干部“三进三同”,进基层、进村子、进农户,和农民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;1.1万个村社党组织落实定期接访、进家入户走访、群众意见限期办理反馈“三项制度”,力求把群众的急难苦困化解在源头。
这套震撼力大、覆盖面广的措施因何出台?干部们进村下乡、走家入户后,是应景作秀,还是真正地和群众人对人、面对面、手拉手、心连心?
“走下去”是群众之盼
“五六十年代同吃住,摸得到脚;七八十年代上广播,听得到声;九十年代坐小车,看得到烟;现在只能在电视上瞧到影”———这是群众对少数党员干部作风蜕化的讽刺。重庆市委也曾给一些脱离基层的干部“画像”:不下基层,下情不清,村级干部住乡镇,乡镇干部住县城,心思不朝下。
有53年党龄的重庆市云阳县黄石镇中湾村老党员刘厚贵说,群众对党员干部有三盼:政策不打折,有事不推脱,平时能上门。三件事做不好,大家就生气,小问题可能酿成大矛盾。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发展,也给群众工作带来新挑战。“集体人”变成“社会人”后,群众和组织的联系减弱;乡村管理范围扩大、人口流动频繁,亦使社会管理难度增加。
干部农户“结穷亲”
为了让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、新要求,重庆大力开展“三进三同”,要求机关干部每年一周、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在试用期内用一个月时间,进基层、进村子、进农户,与农民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。带着“把群众当亲人”的热情和使命,两年之间,25万人次机关干部走下田间地头,不但握起农具干活,端起粗瓷碗饮水,而且集智助力,帮农民解决出行、饮水、就业等难题。按照刚性规定,他们一律不准事先“踩点”;一律吃农家饭、睡农家床;每人每天按不低于25元的标准向农家交伙食费;干部和农户要“结穷亲”,穷亲不脱贫,帮扶不脱钩。
他们全力以赴,建立干群鱼水之情:合川区委组织部长郭小忠住到最偏远的联珠村,帮助八旬老党员宋安富修房子、治病;荣昌县检察院检察长梁经顺来到偏僻的昌州村,为孤儿周星星筹资盖房,帮他重返校园;九龙坡区编办主任李登富和因病致贫的农民廖兴文“结穷亲”,一手为他修鱼塘、买鱼苗,授人以“渔”;交巡警女子特勤支队队员张菂西成为留守儿童孙立的“干妈”,主动挑起了送孙奶奶看病的担子……
农民们说,多年来头一回看见干部卷着裤腿下田,和大家围坐吃汤圆、聊致富经。老党员刘厚贵表示,县委书记李洪义来到自己家,吃农家饭,不搞特殊,真心帮扶自己,这种干部自己欢迎。
群众手里有“王牌”
尽管“三进三同”“结穷亲”措施给力,但解决群众诉求的根本渠道仍在基层一线。重庆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陈存根说,必须着力夯实和老百姓接触最频繁、联系最直接的基层党组织工作,听民声、解民忧、化民怨,服务管理进户到人。
从2008年起,重庆全面推行联系服务群众“三项制度”,即村社党组织书记每周接访群众、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、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。办法简单易懂,规定却很硬:接访要一人一记,一事一记;走访要分片包干,填写《民情日志》,一家一户建民情档案;对群众意见要限时办结反馈或作出解释说明,由群众评价签字。
一篇进家入户的《民情日志》,往往就是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。空巢老人周为珍病倒家中,奄奄一息,幸亏被前来走访的社区干部邓丹发现,挽回了生命;八旬老人李伦长独居深山,几乎与世隔绝,干部走访到他家,他惊讶得落泪。
数年耕耘,“笨功夫”收到了惊人效果,目前已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235.6万件,大量矛盾和怨气消弭无形,社会服务管理到了人头。云阳县双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泽江说,2008年辖区群众到街道信访投诉数百件。扎扎实实搞了两年“三项制度”后,这一数字骤降到46件。
重庆将“三项制度”落实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,3次开展大规模专项督察。张年全说:“现在群众手里有签字评价、电话回访等几张‘王牌’,干部戴上了‘紧箍咒’,谁也不能开小差。现在做好群众工作就是干部最大的事!”
[/size]数以十万计的机关干部“三进三同”,进基层、进村子、进农户,和农民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;1.1万个村社党组织落实定期接访、进家入户走访、群众意见限期办理反馈“三项制度”,力求把群众的急难苦困化解在源头。
这套震撼力大、覆盖面广的措施因何出台?干部们进村下乡、走家入户后,是应景作秀,还是真正地和群众人对人、面对面、手拉手、心连心?
“走下去”是群众之盼
“五六十年代同吃住,摸得到脚;七八十年代上广播,听得到声;九十年代坐小车,看得到烟;现在只能在电视上瞧到影”———这是群众对少数党员干部作风蜕化的讽刺。重庆市委也曾给一些脱离基层的干部“画像”:不下基层,下情不清,村级干部住乡镇,乡镇干部住县城,心思不朝下。
有53年党龄的重庆市云阳县黄石镇中湾村老党员刘厚贵说,群众对党员干部有三盼:政策不打折,有事不推脱,平时能上门。三件事做不好,大家就生气,小问题可能酿成大矛盾。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发展,也给群众工作带来新挑战。“集体人”变成“社会人”后,群众和组织的联系减弱;乡村管理范围扩大、人口流动频繁,亦使社会管理难度增加。
干部农户“结穷亲”
为了让党员干部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特点、新要求,重庆大力开展“三进三同”,要求机关干部每年一周、新提任领导干部和新招录公务员在试用期内用一个月时间,进基层、进村子、进农户,与农民群众同吃、同住、同劳动。带着“把群众当亲人”的热情和使命,两年之间,25万人次机关干部走下田间地头,不但握起农具干活,端起粗瓷碗饮水,而且集智助力,帮农民解决出行、饮水、就业等难题。按照刚性规定,他们一律不准事先“踩点”;一律吃农家饭、睡农家床;每人每天按不低于25元的标准向农家交伙食费;干部和农户要“结穷亲”,穷亲不脱贫,帮扶不脱钩。
他们全力以赴,建立干群鱼水之情:合川区委组织部长郭小忠住到最偏远的联珠村,帮助八旬老党员宋安富修房子、治病;荣昌县检察院检察长梁经顺来到偏僻的昌州村,为孤儿周星星筹资盖房,帮他重返校园;九龙坡区编办主任李登富和因病致贫的农民廖兴文“结穷亲”,一手为他修鱼塘、买鱼苗,授人以“渔”;交巡警女子特勤支队队员张菂西成为留守儿童孙立的“干妈”,主动挑起了送孙奶奶看病的担子……
农民们说,多年来头一回看见干部卷着裤腿下田,和大家围坐吃汤圆、聊致富经。老党员刘厚贵表示,县委书记李洪义来到自己家,吃农家饭,不搞特殊,真心帮扶自己,这种干部自己欢迎。
群众手里有“王牌”
尽管“三进三同”“结穷亲”措施给力,但解决群众诉求的根本渠道仍在基层一线。重庆市委常委、组织部部长陈存根说,必须着力夯实和老百姓接触最频繁、联系最直接的基层党组织工作,听民声、解民忧、化民怨,服务管理进户到人。
从2008年起,重庆全面推行联系服务群众“三项制度”,即村社党组织书记每周接访群众、班子成员每年两次进家入户走访群众、群众意见定期办理反馈。办法简单易懂,规定却很硬:接访要一人一记,一事一记;走访要分片包干,填写《民情日志》,一家一户建民情档案;对群众意见要限时办结反馈或作出解释说明,由群众评价签字。
一篇进家入户的《民情日志》,往往就是一个触动人心的故事。空巢老人周为珍病倒家中,奄奄一息,幸亏被前来走访的社区干部邓丹发现,挽回了生命;八旬老人李伦长独居深山,几乎与世隔绝,干部走访到他家,他惊讶得落泪。
数年耕耘,“笨功夫”收到了惊人效果,目前已帮助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235.6万件,大量矛盾和怨气消弭无形,社会服务管理到了人头。云阳县双江街道党工委书记刘泽江说,2008年辖区群众到街道信访投诉数百件。扎扎实实搞了两年“三项制度”后,这一数字骤降到46件。
重庆将“三项制度”落实情况纳入基层党建工作考核,3次开展大规模专项督察。张年全说:“现在群众手里有签字评价、电话回访等几张‘王牌’,干部戴上了‘紧箍咒’,谁也不能开小差。现在做好群众工作就是干部最大的事!”
小人国- 帖子数 : 50
积分 : 85
注册日期 : 10-09-28
年龄 : 71
回复: 重庆再次出手:25万机关干部下田干农活
25万公务员在作秀! 作为国家工作人员要有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制定政策和处理事情时把人放在第一位 在社会事务中人是第一性的 离开了人什么都不存在。国家公务员要时时处处为民办实事就是贴近老百姓 下来作场秀 过后对百姓麻木不仁 又有何意义呢?
箐涟- 帖子数 : 24
积分 : 50
注册日期 : 10-09-10
年龄 : 69
回复: 重庆再次出手:25万机关干部下田干农活
有这种措施是好的,并且希望这种措施能够成为一种长效机制,成为一种惯例,更成为一种脚踏实地、为民办实事、与群众心连心的服务理念!正如箐涟同志说的“国家公务员要时时处处为民办实事就是贴近老百姓 ”,要时时刻刻为民着想!
angel琪琪- 帖子数 : 99
积分 : 114
注册日期 : 10-08-25
回复: 重庆再次出手:25万机关干部下田干农活
从另一个侧面看:直面农民应该是乡镇机关公务员 不应该全体公务员 说明队伍臃肿 闲的太多 应该精简消肿。
箐涟- 帖子数 : 24
积分 : 50
注册日期 : 10-09-10
年龄 : 69
南京、外滩联合党支部 :: 学习资料 :: 三言两语
第1页/共1页
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:
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